电镀加工:一定要知道的金属防腐蚀技巧:
任何一种材料或制品,经长期使用或储存后完全不发生腐蚀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增强其性能,需要对材料或制品进行电镀加工(金属表面处理)。
腐蚀及其控制是一个贯穿产品设计、试制、生产、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重要问题。产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且必须了解产品的使用和工作环境。
(1)、对一些产品,如许多板件、管件、铸件、锻件和化工用的槽池等,壁厚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必要的机械强度保障以外,还必须预留一些腐蚀余量;
(2)、产品结构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合理的表面形状,连接工艺中注意少留死角,以避免水分或其他腐蚀介质的存留,造成缝隙腐蚀;
(3)、产品设计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各种不同材料,因此选材时必须考虑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可能产生的电偶腐蚀问题;
(4)、对于受力构件,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引起应力腐蚀断裂和腐蚀疲劳,尤其要注意残余应力对腐蚀过程的影响。此外,镀金厂家,在金属材料的冷、热加工及装配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腐蚀的发生。
电镀过程也被称做电结晶过程,它以电能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并向阴极源源不断地提供使金属离子还原的电子。因此,被镀覆的产品首先必须具备导电能力。一般来说,不导电的物体不能拿来电镀。非金属(也就是非导体)因为不具备导电性能,不能直接利用电镀技术进行电镀加工。
但是,在非金属材料表面镀上金属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不要说在发明了电以后,就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人们也知道在非金属材料表面包覆金属来进行装饰或节约珍贵的金属。在木材表面包覆金属、在低值金属表面包覆金属等的包金技术,就是这种构想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金属电镀技术的产生实际上是古代人类创意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的发展。尤其是在塑料被开发并大量应用以后,在塑料等材料上进行电镀一直是表面技术科技人员努力幵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显然,根据电镀的原理,只要使非金属表面呈现导电性,对这种表面导电的非金属进行电镀就是完全可能的。
过去,有过在非导体表面涂覆导电银浆或导电胶以后进行电镀的方法。但是,那不适合于大量生产或电镀比较精细的产品,镀金加工,而且镀层的质量也不是很好。理想的方法是使非金属表面金属化,从而能像金属电镀那样进行电镀加工。因此,如何使非金属表面金属化是非金属电镀技术的关键。
怎样使非金属表面金属化呢?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向读者介绍的内容,以期你在读过本书后,可以根据本书提供的流程、工艺和配方,亲自在非金属制品上电镀出所需要的金属镀层。但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大家共同的求知原则。因此,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读者在动手实践之前,对非金属电镀的原理和依原理设计的流程有所了解。
简单地讲,非金属电镀的原理,就是非金属表面金属化的原理。而非金属表面金属化的过程,则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在非金属表面获得金属化学沉积层的过程。
五金生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迅速,除了特定的金属产品都要进行电镀加工以其保护其产品的使用,特殊电镀是应用面广的电镀工艺。灯饰、锁具、吊扇、箱包、打火机、眼镜架、领带夹等各种制品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外表,那么特殊电镀加工操作技巧有哪些呢?
(1)特殊电镀温度作为调色的辅助手段
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铜的电解析出,镀金加工厂,使仿金色彩增加红的色调。一般宜采取40~50℃,必要时可达60℃,可根据色彩的需要与溶液的组成适当调节。温度的升高能提高溶液的导电性,使色彩均匀、亮丽。但过高的温度会使青化钠加速分解消耗,不利于溶液的稳定性。
(2)特殊电镀电流密度
特殊电镀要获得成色足的特殊电镀,要求各金属之间的比值及其与络合剂之间的比值满足于诸金属在某一电位电流析出量达到较佳仿金色的比例,为了电流控制达到重复准确性,芜湖镀金,以保证色彩的再现性,要使用专用的三档式电流定时控制器。
(3)特殊电镀时间
各档时间的总和在20~30s,冲击电流时间长度以不引起局部烧焦或光亮度下降为准,3档电流的时间要作合理分配,冲击电流时间不可过长,约占20%~30%之间(以25%为宜);过渡电流时间稍长,约占40%~45%之间(以43%为宜);仿金电流时间要恰到好处,约占30%~35%(以32%为宜)。